梅新育:寄望高铁
前言:
高铁现在已经是中国国家名片,但在前铁道部长刘志军因经济犯罪落马之后,中国高铁在舆论场上一度沦为千夫所指;2011年“723动车事故”之后,高铁更是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。刘志军落马之后,我可能是最早站出来为高铁声辩的经济学者之一;“723动车事故”之后,辱骂中国高铁并无限制上纲上线几乎成为“政治正确”时尚,我可能又是最早站出来为高铁辩诬者之一,并向时任《中国工业报》总编辑杨青女士提议召开了部委、行业协会、学者联席座谈会,维护高铁。也正因为维护中国高铁,当时在新浪微博上遭到群起围攻唾骂,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个似乎“永远正确”的知名学者的围攻唾骂。
俱往矣!中国高铁熬过了生死考验,看到今天高铁的成就,觉得当初承受的那一切围攻唾骂和其它压力都是值得的。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先生有言:还是要讲一讲刘志军的错误,否则刘志军在历史上唯一的形象就是给中国带来交通革命的“中国高铁之父”。我则想引用唐人皮日休《汴河怀古》之二来评价:
尽道隋亡为此河,至今千里赖通波。
若无水殿龙舟事,共禹论功不较多。
准备把当时围绕高铁争论写的一系列文章陆续搬上微信公号。上一篇公号文章《高铁、核电站与明清漕运》最初刊发于《海峡商业》2011年第6期,这篇《寄望高铁》当时以《“高铁超前”是一种后发优势》为题刊发于2011年7月1日《上海商报》,均在“723动车事故”之前。围绕高铁的争论辩诬,后来系统写进了2013年出版的《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》一书。
2017.5.17
寄望高铁
万众瞩目的京沪高铁首次列车已经成功抵达上海了。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,高铁这一意义深远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意义如下:
第一,通过为社会提供更快、运量更大的运输方式,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。从我们铁路购票的人潮(春运时期尤甚)、甚至动车组乘客也经常有抢购站票来看,这种需求是极为庞大的。
第二,通过提供高铁这种在成本、能耗、舒适性、安全等方面更有优势的交通方式,引发全社会交通运输体系革命,减少使用成本高、环保效益差、拥堵成本高的汽车(特别是私家车),从而全面提高全社会交通运输体系的效率。须知如高铁能耗为1,则小汽车为5.3,飞机为5.6;一条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占地面积是复线高铁的1.6倍,一个大型飞机场占地面积相当于建设1000公里复线高铁。
第三,通过交通运输体系的改进,带动全国产业优化布局和升级,让内地广大地区能够更深入地分享东部工业化的成果,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。而这种产业转移又将极大地改善中国国民的福利,因为倘若能在家乡就近找到待遇合理的工作,目前背井离乡在沿海打工的千百万人就无需付出家庭分离的代价,留守老人、留守儿童、卖淫等问题都会由此减轻很多。
第四,从包括主机和零部件的高速列车本身到高铁工程建造、高铁通信、高铁轨道设备、高铁电气化设备、高铁车辆和铁轨维护……,高铁系统制造本身产业链很长,能够带动我国制造业和工程建筑业水平上一个大台阶,仅每公里高铁耗用钢材就达3000吨(不包括车辆等),是普通铁路同一指标的10倍,一列列车的维修成本(换言之即维护企业的预期收入)是其整车成本的1.5倍。是的,高铁票价高于动车更高于绿皮车,但离开产业发展去侈谈什么“民生”只不过是十足的废话,因为最大的民生不是施舍而是为国民创造体面收入就业机会,激发国民潜藏的才智和干劲,而只有发展先进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,并占据世界前沿,我们的国民才有可能赢得可持续的体面收入就业机会。
第五,依靠全世界速度最快、技术水平最高、建设成本最低、运营和建设里程最长等优势,中国高铁可望赢得广阔的海外市场,有力地促进我国出口结构升级。高铁工程、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相结合,又能够大大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地位,并进而大大提升“中国制造”的形象。2003年至2010年底中国申请的1902项高铁相关专利(其中已经授权1421项),体现了中国高铁的竞争力;100多个国家元首、政要和代表团考察中国高铁,无不为之折腰;而从我这些天来的工作接触中,我已经感受到了其它国家政府、企业和民众对中国高铁的艳羡,感受到了他们企望引进中国高铁技术的迫切之心,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为中国高铁开出国门尽绵薄之力。
第六,通过向国外延伸高铁网络,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高铁网,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将大大改善,这种收益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收益,而是一直延伸到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。
不错,自从刘志军落马之后,高铁就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,种种非议,铺天盖地而来。可是,这些往往没有任何专业知识支持的非议果真有道理吗?非也!“高铁超前”!——可是,高铁超前是应该的,不超前那才是犯罪。如果一开通马上就陷入持续、严重的满员和超载,那说明设计运输能力严重低估,是严重决策失误,损失比贪污大千百倍,因为这不仅耽误社会经济发展时机,而且在新建成线路上再扩建,那成本比完全新建要高得多。正因为如此,我对高铁降速持强烈保留意见,即使暂时降速运行,高铁线路建设也必须按照刘志军确定的350公里乃至400公里以上时速的标准建设,而决不能按照250公里时速标准建设,这样日后还可以提速,而不是无法提速。
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中国不应该开发全世界最快高铁的理由,因为超越旧技术、直接采用最新技术,这本来就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后发优势,所谓“一张白纸,没有负担,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,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”。我们在铜线电话普及之前便大规模采用光缆,印度、非洲固话没有普及而是先行大规模发展移动通讯,……都是如此。限制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这一后发优势的瓶颈在于资金和人才缺口,既然目前我们已经突破了这两个缺口,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发掘这种后发优势?
围绕高铁的争议,有些是出于无知;有些是出于思维片面,比如说前文已经提及的占地问题,开展其它建设、采用其它交通工具也一样要占地,而且要实现同样的运量,高速公路等占地比高铁更多;有些是出于恶意攻击诽谤。不是有网民这么总结了否定中国一切的口水客的做派吗?——“你坐飞机,JY会说你权贵;你坐高铁,JY会说你不安全;你坐绿皮车,JY会说你效率低,你坐汽车,JY会说你污染空气;你骑自行车,JY会说你生活水平低;你坐驴车,JY会说你虐待动物……最后你说干脆咱趴着吧!!JY还会说你素质低……”就让他们尽兴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去吧!在他们口水横飞之时,我们将迈出前进的坚实步伐。
(2011.6.30,仅代表个人意见)